2020年,永宁县脱贫攻坚完美收官,闽宁镇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从白手起家的“移民吊庄”,到贺兰山东麓的美丽小镇,一代代闽宁人携手走出了“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困境。如今,闽宁镇在巩固东西部对口扶贫协作成果的同时,即将建成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这个暑假,教师77779193永利官网“山海情”实践队走进了闽宁镇最具代表性的村子——原隆村,探访原隆村的脱贫振兴秘籍。
第一站 参观闽宁镇镇史馆
在镇史馆,实践队员们了解到,习总书记曾在1997年来到这里。他被这里当时的贫困状态所震撼,于是下定决心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推动福建和宁夏开展对口帮扶。就在那时,重点实施了“移民吊庄”工程,让西海固的群众搬迁到适宜生产生活的地方,建起了闽宁镇。如今,闽宁协作已走过二十多年,居民的收入从当年的人均五百元增加到现在的一万多元,生活水平得到了质的飞跃。
第二站 走访原隆村各产业基地
“山海情”实践队一共走访了原隆村的三个产业基地:立兰酒庄、禾美车间、壹泰牧业。
在立兰酒庄,她们跟随负责人小李的步伐,一路参观了酒庄的酿造工厂、葡萄种植园,还在会客厅被热情招待品尝了葡萄酒。实践队了解到,当地的酒庄有两个品牌:览翠和贺兰石。立兰酒庄现有1600亩有机葡萄园,酒庄的长期工作人员大多都是当地人;此外,在当地用工量大的情况下也会临时雇佣原隆村村民。由于原隆村当地居民大多为老年人、儿童和妇女,因此临时招募的工人大多也是妇女,这样有利于妇女们在兼顾家庭的同时赚取生活费用。
随后,实践队参观了壹泰牧场。当地的负责人贺主任热情地招待了队员们,在带领队员们参观肉牛场之后欣然接受了她们的采访。他提到,壹泰牧业此前主要是奶牛养殖,转型后进行肉牛养殖,转型主要是因为当时与乡村振兴局确定以肉牛养殖分红的形式进行扶贫,为乡村振兴发展贡献力量。同时,厂里长期招用工人,也解决了原隆村许多男性居民的就业难题。
随后,实践队又参观了禾美电商车间。首先,车间负责人向她们介绍了禾美电商车间的主要情况:车间是由闽宁镇政府倾力打造的集生产、加工、销售、品牌培育、就业服务、技能培训于一体的电商示范基地。通过闽宁对口协作,车间搭在了移民的家门口,村里的留守妇女在家门口变成了产业工人,有了稳定的收入。实践队员们还在带货车间品尝了用火锅底料煮制的美食,味道十分美味。
实践队采访的工作人员是曾六次上过新闻联播的“网红带货员”马燕。在访谈中,她讲述道:“起初车间的员工普遍文化水平较低,对于电脑的使用和识字方面都有很大的困难。但经过专业的人员对她们进行手把手的指导教学,加上学员们自身主动学习,克服种种困难,才有了今天可喜的成绩。”马燕非常感激乡村振兴政策,让原本没有工作的妇女们过上了靠自己的本领发家致富的生活。
第三站 了解原隆村民生实情
在村子里,实践队员们还先后走访了当地的小学、村委会,对原隆村村民进行问卷调查,想要从多方面了解到民生实情。让队员们欣喜的是,原隆村小学的建设解决了孩子们原先上学有家校路程远、沿途山深沟大的问题,如今上学最远的学生也不超过1.5公里;村委会的干部心系百姓,老村长可以毫不犹豫地说出村里精确到个位数的各方面数据,原隆村还产生了第一位本土的大学生书记,不仅贯彻了领导干部的年轻化的要求,也充实加强了村党委班子的力量;居民也对如今的生活越来越充满信心,干劲十足。
在此次实践活动后,实践队员们都为闽宁镇的脱贫举措赞叹不已,不由得向原隆村一个又一个埋头苦干、努力生活的人们致敬。乡村振兴事业就是在这样一个伟大的国家和可爱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发展得星光熠熠、其华灼灼。实践队员们也意识到,只有让全体人民安居乐业,社会才能和谐稳定,国家才能稳定发展,实现伟大复兴之梦。因此,青年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主力军,应该全面提升各方面能力、开拓视野、艰苦奋进,为党和国家的繁荣昌盛扛起肩上的重任,为人民谋幸福****!
文/彦如玉、樊紫灵、吴桐、谈方怡
图/彦如玉、宋欣茹、于倩